产后子宫脱垂可通过盆底肌训练、子宫托放置、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症状轻重与分娩损伤、腹压增加、盆底组织松弛、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相关。
凯格尔运动有助于增强盆底肌群力量,每日重复进行收缩放松练习,持续3个月以上可改善轻度脱垂。避免提重物或长期站立等增加腹压行为。
环形或球型子宫托能机械性支撑脱垂器官,适用于中重度患者。需定期消毒更换,可能与阴道黏膜摩擦导致分泌物增多,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雌激素软膏局部涂抹可改善黏膜萎缩,配合地奥司明改善静脉回流,或使用补中益气类中药。药物需严格遵医嘱,禁忌自行调整剂量。
阴道前后壁修补术或子宫骶骨固定术适用于保守治疗无效者,术后需避免咳嗽便秘等腹压增高因素,复发概率与术后护理密切相关。
建议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预防便秘,避免久蹲久坐,产后42天起定期复查盆底功能,哺乳期结束后可结合磁刺激等康复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