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权威问答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接触艾滋病人的血会传染吗?
病情描述:
接触艾滋病人的血会传染吗?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马烈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
    答案是肯定的。在处理一些艾滋病病人体液的时候,要非常注意保护,如穿刺抽血的时候一定要保护好自己不被针刺伤而发生职业暴露。但如果皮肤是完整的,这时候虽然不建议去接触病人的体液,或者在临床操作过程中肯定要进行防范,不会轻易用自己的皮肤去接触血液或者体液,肯定要进行相关的戴手套、穿隔离衣、戴口罩等进行相关的防护。 但如果不慎,比如体液或血液接触到了皮肤,如果皮肤是完整的,这时候基本上不会感染HIV病毒,因为HIV病毒没有侵入到身体里的途径,所以这种情况下基本上是不会感染HIV病毒的。
相关文章
如何预防埃博拉病毒感染
预防埃博拉病毒感染的主要措施,包括接种疫苗、减少与感染源的接触、高温消毒、保持个人卫生等。 埃博拉病毒属于烈性传染病毒,不去疫区和可能存在感染的国家和地区,是预防埃博拉病毒感染的前提。但如果有特殊情况,需要前往疫区,可以提前接种埃博拉疫苗,使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以阻断病毒的侵袭。 由于,当前多数埃博拉病毒疫苗免疫保护不全等问题,所以还需要做好其它防护措施。首先是,尽可能减少接触可能带有病毒的野生动物。其次是不要吃生肉,要高温加热煮熟之后再吃;对于有可能感染的东西,要立即焚烧;到过疫区之后,自己的衣物和用品要用高温消毒。最后,就是注意个人卫生,不吃不洁食物,触碰污染物要及时洗手和消毒。
埃博拉出现的原因
埃博拉病毒早期在动物体中发现,为RNA丝状病毒,其致死风险较高。可通过接触传播,病发症状包括高热、消化系统不适和多器官衰竭等症状。 埃博拉属于丝状病毒,是较为罕见的RNA病毒,又被称为伊波拉病毒,最早在动物体内发现。它是能够引起人类和灵长类动物发生埃博拉出血热的烈性病毒,致死率较高,在50%-90%之间,主要致死诱因为中风、心肌梗塞、多发性器官衰竭、低血容量休克等。 埃博拉病毒属于人畜共同病毒,主要通过接触传播,如接触感染者或动物的体液、粘膜、器官、皮肤等部位均可能造成感染。感染后2-5天可出现高热症状,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多器官衰竭、肝肾功能损伤等症状。
埃博拉病毒有药可救吗
埃博拉病毒无特效药物治疗,但可通过服用抗菌、抗病毒药物,延缓病情发展,如单克隆抗体、法匹拉韦、瑞德西韦等。 埃博拉属于急性传染病,多数患者预后情况较差,治疗需采取综合救治措施。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和抗菌药物治疗,但通过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紧急情况下,临床可使用单克隆抗体、法匹拉韦、瑞德西韦等抗病毒药物。 若有继发细菌感染症状,需先加强细菌学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抗菌药物治疗,必要时,需采取抗炎保肝、抗凝止血治疗。
埃博拉病毒有什么症状
感染埃博拉病毒后,高热为其主要表现,部分患者可伴有消化系统不适、多脏器出血等症状。 当病毒通过皮肤粘膜或破损皮肤进入体内后,早期可出现局部淋巴结症状,体温问题会持续上升,并大于38.6℃,或出现严重头痛、肌肉疼痛、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不适症状。 严重者会伴有多器官不明原因出血,如咳血、便血、尿血等,或在发病2周内因中风、心肌梗塞或低血容量休克等原因,导致患者死亡,此阶段死亡几率在50%左右。
埃博拉病毒是哪类传染病
埃博拉病毒不符合我国法定传染病种类,但因其病毒稳定性和传播性较强,需按照甲类传染病管控。 我国传染病可分为甲乙丙三类,甲类为最高级别传染病,包括鼠疫、霍乱。埃博拉病毒是非洲罕见病毒,属于丝状病毒科,为RNA病毒,RNA病毒传播性和稳定性较高,低于60℃以下的高温无法将其灭活,主要寄生于人类和猴子等非灵长动物体中。 埃博拉病毒主要在非洲地区爆发,尚未在我国境内爆发,所以我国法定传染病中,不包含埃博拉病毒,但因病毒危害性较强,可划分为甲类传染病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