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权威问答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小儿腹泻原因
病情描述:
小儿腹泻原因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周冬 副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小儿腹泻可能由肠道感染、饮食不当、食物过敏乳糖不耐受、肠道菌群失调等原因引起。腹泻通常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粪便稀薄或水样,可能伴随腹痛、发热等症状。建议家长及时带孩子就医,明确病因后遵医嘱治疗。

    1、肠道感染

    肠道感染是小儿腹泻的常见原因,主要由病毒、细菌或寄生虫引起。轮状病毒、诺如病毒是常见的病毒性病原体,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细菌也可能导致感染。患儿可能出现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治疗需根据病原体选择药物,如蒙脱石散、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口服补液盐等。家长需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避免接触污染水源。

    2、饮食不当

    小儿消化系统发育不完善,过量进食、食物过冷过热、突然改变饮食习惯都可能引起腹泻。摄入过多高糖、高脂肪食物或生冷食物会刺激肠道蠕动加快。这类腹泻通常不伴随发热,粪便可能有未消化食物残渣。家长应调整孩子饮食结构,给予易消化的米粥、面条等,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调节肠道功能。

    3、食物过敏

    牛奶蛋白、鸡蛋、海鲜等食物可能引起小儿过敏性腹泻。这类腹泻多在进食特定食物后2小时内发生,可能伴随皮肤红斑、瘙痒等过敏症状。家长需记录孩子饮食情况,发现可疑过敏原后及时回避。医生可能建议使用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配合蒙脱石散保护肠黏膜。严重过敏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食物回避试验。

    4、乳糖不耐受

    部分小儿因肠道乳糖酶缺乏,无法消化乳制品中的乳糖,导致腹泻、腹胀。症状多在饮用牛奶后出现,粪便呈酸臭味,可能有泡沫。家长可选择无乳糖配方奶粉,或在使用普通奶粉前添加乳糖酶。医生可能建议使用乳酸菌素片调节肠道菌群,配合葡萄糖酸锌口服溶液促进肠黏膜修复。

    5、肠道菌群失调

    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功能低下等因素可能破坏肠道正常菌群平衡,导致腹泻。患儿粪便可能含有黏液,伴随食欲不振、营养不良。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停用或更换抗生素,使用布拉氏酵母菌散、酪酸梭菌活菌散等益生菌制剂。家长可适当给孩子补充含益生元的食物,如香蕉、燕麦等,帮助恢复肠道微生态。

    小儿腹泻期间,家长需注意保持孩子臀部清洁干燥,每次排便后用温水清洗并涂抹护臀霜。适当补充水分,可给予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饮食上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油腻、高糖食品。若腹泻持续超过3天,或出现精神萎靡、尿量减少、血便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餐具定期消毒,从源头上预防腹泻发生。

相关文章
3种原因告诉你什么是先天性肺炎,注意这几点,千万别忽视
先天性肺炎的原因主要就是胎儿在宫内缺氧后就会对呼吸造成影响,这时候就会吸入一些羊水,生产过程中如果发生了早破水,产程过长的现象,产道中的病原体逆向已经感染了羊膜,在出生后,接触到了有肺炎的病人也会感染到肺炎。
大人39度能自行退烧吗
大人39度多数不能自行退烧,超出了机体自我调节的范围,需要采取物理降温或者药物退烧,严重的还要补液治疗。 1、物理降温:采取冰敷的方式将冰袋放在头部或者腋窝等部位,还可以使用酒精擦拭、温水擦拭身体帮助退烧。 2、药物退烧:如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退烧药等,服药后两小时左右可以达到退烧效果。 3、补液治疗:感染所引起的发烧,若长时间不退热,需要补液治疗防止脱水。 4、对因治疗:及时下线医院就诊,查明发热原因后给与对因治疗,才能真正控制体温。
吃了布洛芬不退烧怎么办
布洛芬在体内发挥作用的时间大概一个小时,若吃了不退烧,可等待一小时。若一小时后仍未退烧,需就医治疗。 服用布洛芬后不会立即退烧,需要等它在体内发挥作用后方可起到退烧效果,这个时间大概是一个小时左右。吃了布洛芬不退烧可等待一个小时,这期间可多喝水,促进代谢。 发烧一般提示体内存在炎症,若服用布洛芬一个小时后仍未缓解,需尽早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后确定是什么炎症引起,对症使用抗炎药物和退烧药物。
大人发烧到39度很危险吗
大人发烧到39度是否很危险,需结合发烧的原因进行分析。 因普通病原体感染引起的发烧,积极进行抗病毒及抗感染治疗后,绝大多数患者可以治愈,并无危险。血管炎、皮肌炎或成人斯蒂尔病等非感染类疾病,通过规范的免疫抑制治疗后,病情也不严重,危险性相对较小。 若发生严重的细菌感染,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发生死亡,危险性较大。若是恶性肿瘤或恶性血液系统疾病引起的发烧,不重视治疗可能会危及生命。
CD3和CD8偏高是什么意思
CD3和CD8主要评估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偏高较少,无临床意义,恰恰表明细胞免疫较好;若偏高较多,提示可能存在炎症、血液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如超敏反应、再生障碍性贫血、花粉症、支气管哮喘、器官排斥反应、部分病毒感染、白塞氏病等。 具体临床意义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临床体征、其他的辅助检查来综合判断,单凭该项指标不能明确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