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炎部分情况可以自愈,但多数情况下需要医疗干预。中耳炎可分为分泌性中耳炎和化脓性中耳炎,前者可能自愈,后者通常需治疗。建议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及时就医评估。
分泌性中耳炎常见于感冒或过敏后,中耳积液可能随原发病好转逐渐吸收。儿童因咽鼓管发育不完善更易发生,但约半数患儿在3个月内积液自行消退。期间保持鼻腔通畅、避免用力擤鼻有助于恢复。若积液持续超过3个月或影响听力,需考虑鼓膜穿刺等治疗。
化脓性中耳炎伴随细菌感染时,自愈概率较低。典型表现包括耳痛、流脓、发热,不及时处理可能引发鼓膜穿孔或乳突炎。急性期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等抗生素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反复发作可能需鼓室成形术等手术干预。
日常应避免污水入耳,感冒时正确清理鼻腔分泌物。出现耳闷胀感持续不缓解、听力下降或耳道流脓时,应及时至耳鼻喉科就诊。儿童表述不清耳部不适时,家长需观察其是否频繁抓耳、哭闹或对声音反应迟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