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不齐可通过佩戴固定矫治器、隐形矫治器、功能性矫治器、正颌手术、局部修复等方式矫正。牙齿不齐通常由遗传因素、不良口腔习惯、乳牙早失、颌骨发育异常、牙周病等原因引起。
固定矫治器是临床常用的牙齿矫正方式,通过粘接在牙齿表面的托槽和弓丝施加持续压力,使牙齿逐渐移动到理想位置。适用于中重度牙齿拥挤、反颌、深覆盖等复杂病例。矫正期间需定期复诊调整力度,并注意口腔清洁以避免龋齿和牙龈炎。
隐形矫治器采用透明高分子材料制成可拆卸牙套,通过计算机设计分阶段移动牙齿。适合轻中度牙齿不齐且对外观要求较高的患者。每副牙套需佩戴20-22小时/天,每2周更换新牙套。需配合咬胶使用确保矫治力充分传递。
功能性矫治器主要用于生长发育期儿童的颌骨关系异常矫正,如下颌后缩或上颌前突。通过改变口周肌肉功能促进颌骨改建,常见类型包括肌激动器、双颌垫矫治器等。最佳干预年龄为8-12岁,需每天佩戴12小时以上。
正颌手术适用于严重骨性错颌畸形患者,需联合正畸治疗进行。通过截骨调整上下颌骨位置关系,改善咬合功能及面部轮廓。常见术式包括下颌矢状劈开术、上颌LeFort截骨术等。术前需进行1-2年术前正畸,术后需颌间固定6-8周。
对于个别牙齿轻度扭转或间隙,可采用瓷贴面、全冠修复等微创方式改善外观。此方法不改变牙齿实际位置,主要通过修复体形态调整实现视觉对齐。需磨除少量牙体组织,适合已完成生长发育且不愿接受正畸治疗的成年患者。
牙齿矫正期间需保持口腔卫生,使用正畸专用牙刷和牙线清洁托槽周围。避免啃咬硬物以防托槽脱落,定期进行专业洁牙。矫正结束后需按医嘱佩戴保持器防止复发,初期需全天佩戴,后期可逐步改为夜间佩戴。日常饮食注意补充钙质和维生素D促进牙槽骨改建,减少碳酸饮料摄入以防牙釉质脱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