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尿症部分患者可以自愈,但多数需要干预治疗。遗尿症可能与遗传因素、膀胱功能发育延迟、心理因素、睡眠障碍或泌尿系统异常有关,建议根据具体原因采取针对性措施。
儿童原发性遗尿症随着年龄增长有较高自愈可能,尤其是5岁以下患儿。膀胱容量随生长发育逐渐增大,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能力增强,部分患儿在7-12岁期间症状可自然消失。此阶段可通过限制睡前饮水量、定时唤醒排尿等方式辅助改善。
继发性遗尿或伴随其他症状时通常难以自愈。若存在泌尿系统感染、糖尿病、脊柱裂等器质性疾病,或伴有日间尿频尿急、排尿疼痛等症状,需及时就医排查病因。心理因素导致的遗尿如长期存在,可能持续至成年,需配合行为疗法和心理咨询。
建议家长记录患儿排尿日记,包括遗尿频率、日间排尿习惯等,帮助医生判断类型。避免责备加重心理负担,可尝试使用遗尿报警器等行为干预手段。若12岁后仍持续遗尿或伴随其他异常症状,应及时到儿科或泌尿外科就诊,排除潜在疾病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