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原体感染不一定是性病,但部分支原体可通过性接触传播。支原体感染可能由肺炎支原体、生殖支原体、人型支原体等引起,其中生殖支原体感染属于性传播疾病。
肺炎支原体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常见于呼吸道感染,表现为咳嗽、发热、咽痛等症状,儿童和青少年是高发人群。治疗可选用阿奇霉素片、盐酸多西环素片、左氧氟沙星片等药物,同时需保持室内通风、多饮水。生殖支原体则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可导致尿道炎、宫颈炎等泌尿生殖系统炎症,常伴有尿频、尿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确诊后需遵医嘱使用克拉霉素缓释片、罗红霉素分散片等抗生素,性伴侣应同步治疗以避免交叉感染。
人型支原体既可定植于健康人群泌尿生殖道,也可能引发盆腔炎、产后发热等疾病,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和母婴垂直传播。若出现下腹痛、异常阴道出血等症状,需进行分泌物检测,治疗药物包括甲硝唑阴道泡腾片、替硝唑栓等。非性传播的支原体感染如肺炎支原体,通常无需特殊隔离,但需避免密切接触婴幼儿及免疫力低下者。
无论何种支原体感染,均需完成全程抗生素治疗,用药期间禁止饮酒。日常应加强手卫生,性传播相关支原体感染者需使用安全套,治疗期间避免性行为。若症状反复或出现药物过敏,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孕妇及儿童用药前需严格评估药物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