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溃疡通常可以治好,通过规范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多数患者能够痊愈。胃溃疡的治疗主要有抑制胃酸分泌、根除幽门螺杆菌、保护胃黏膜、调整饮食、定期复查等方式。
胃溃疡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如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片、泮托拉唑钠肠溶胶囊等。这类药物能够有效减少胃酸分泌,降低胃酸对溃疡面的刺激,促进溃疡愈合。使用这类药物时需注意可能出现头痛、腹泻等不良反应,长期使用可能影响钙吸收,应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导致胃溃疡的主要原因之一。根除方案通常包含质子泵抑制剂、两种抗生素和铋剂,如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片、枸橼酸铋钾颗粒等组合用药。治疗期间须严格遵医嘱完成整个疗程,避免细菌产生耐药性。根除治疗后需复查确认是否成功,失败者需调整方案再次治疗。
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混悬凝胶、胶体果胶铋胶囊、瑞巴派特片等可在溃疡表面形成保护膜,隔绝胃酸和胃蛋白酶对溃疡的侵蚀,促进组织修复。这类药物需在空腹时服用才能充分发挥作用,用药期间可能出现便秘、口干等不适,一般不影响继续治疗。
胃溃疡患者应避免辛辣刺激、过酸、油炸及粗糙食物,戒烟戒酒,减少咖啡、浓茶摄入。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少食多餐,细嚼慢咽。可适量食用南瓜、山药、香蕉等富含果胶的食物,有助于保护胃黏膜。避免暴饮暴食和空腹时间过长,睡前2-3小时不宜进食。
胃溃疡患者治疗期间应遵医嘱定期复查胃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即使症状缓解也不可擅自停药,需完成整个疗程。治愈后仍需注意饮食调理,避免复发。若出现呕血、黑便、剧烈腹痛等表现,提示可能出现溃疡出血或穿孔,需立即就医。
胃溃疡患者除规范治疗外,需保持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适当进行散步、太极拳等温和运动有助于胃肠蠕动,但应避免剧烈运动。注意保暖,避免腹部受凉。保持乐观心态,减轻心理压力对胃黏膜修复有积极作用。治愈后仍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再次感染幽门螺杆菌,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复发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