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癣主要表现为足部皮肤脱屑、水疱、糜烂、瘙痒等症状,可通过外用抗真菌药物、保持足部干燥、穿透气鞋袜等方式治疗。足癣通常由皮肤癣菌感染引起,具有传染性,需规范用药避免复发。
足部皮肤出现白色鳞屑或片状脱皮是常见早期表现,多发生在足底和足缘。可能与红色毛癣菌感染有关,患者可观察到皮肤干燥皲裂。建议使用联苯苄唑乳膏、硝酸咪康唑散等抗真菌药物,同时避免搔抓导致皮损扩散。
足趾间或足弓部出现群集小水疱,伴明显瘙痒,水疱破溃后形成糜烂面。主要由须癣毛癣菌感染导致,湿热环境会加重症状。可外用特比萘芬喷雾剂,合并细菌感染时需配合莫匹罗星软膏。保持局部清洁干燥至关重要。
趾间皮肤浸渍发白、表皮剥脱后形成红色糜烂面,常见于第四、五趾缝。与长期穿不透气鞋袜有关,易继发细菌感染。需先用硼酸溶液湿敷,再涂抹酮康唑乳膏。建议每日更换纯棉袜子,避免与他人共用拖鞋。
足跟及足缘皮肤增厚、粗糙皲裂,冬季易出现疼痛性裂口。多由絮状表皮癣菌引起慢性感染所致。可使用含水杨酸的复方苯甲酸软膏软化角质,严重时需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日常应减少机械摩擦刺激。
搔抓或护理不当可能导致丹毒、淋巴管炎等并发症,表现为红肿热痛、发热等。需及时就医进行细菌培养,根据结果选择盐酸特比萘芬片或头孢呋辛酯片。糖尿病患者出现足癣要特别警惕感染扩散风险。
治疗期间应每日用硫磺皂清洗足部,毛巾煮沸消毒,选择网面透气鞋。避免长时间穿橡胶雨靴或运动鞋,公共场所不赤脚行走。症状消退后继续用药2周以防复发,家庭成员需同步检查治疗。合并糖尿病、免疫功能低下者应尽早就医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