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腔炎症可通过抗生素治疗、物理治疗、中药调理、手术治疗、生活方式调整等方式治疗。盆腔炎症通常由细菌感染、性传播疾病、宫腔操作、邻近器官炎症扩散、免疫力低下等原因引起。
细菌感染是盆腔炎症的主要病因,需根据病原体检测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常用药物包括注射用头孢曲松钠、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甲硝唑氯化钠注射液等。急性期需足疗程静脉用药,慢性期可口服抗生素联合治疗。治疗期间需定期复查炎症指标,避免自行停药导致耐药性。
超短波治疗可通过热效应改善盆腔血液循环,促进炎症吸收。红外线照射能缓解下腹坠痛,每次治疗20-30分钟。中药灌肠将清热解毒药物经直肠给药,直接作用于盆腔病灶。物理治疗需配合药物使用,禁忌用于急性高热期或出血倾向患者。
金刚藤胶囊可清热解毒、活血化瘀,适用于湿热瘀结型盆腔炎。妇炎康片含当归、赤芍等成分,能改善慢性盆腔痛。中药坐浴选用苦参、黄柏等煎汤熏洗,每日1-2次。中药治疗需辨证施治,避免与西药发生相互作用,孕妇慎用活血类中药。
盆腔脓肿需行经阴道后穹窿穿刺引流或腹腔镜脓肿清除术。输卵管卵巢脓肿可选择附件切除术,严重者需子宫全切。宫腔粘连分离术适用于继发不孕患者,术后需放置宫内节育器防再粘连。手术适应证包括药物治疗无效、脓肿破裂、不孕症探查等。
急性期卧床休息,采取半卧位利于炎性分泌物引流。每日清洗会阴,治疗期间禁止性生活及盆浴。饮食宜清淡,补充优质蛋白和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规律作息,避免劳累,穿着宽松棉质内裤。慢性患者可进行凯格尔运动改善盆腔肌群功能。
盆腔炎症患者需完成规范疗程治疗,急性期症状缓解后仍要继续用药。治疗后3个月复查白带常规和超声,观察输卵管是否受影响。日常注意性卫生,避免多个性伴侣,同房前后及时清洁。出现下腹剧痛、高热不退等症状需急诊处理。长期慢性盆腔痛可配合心理疏导,必要时转诊疼痛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