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腔黏膜糜烂可通过生理盐水冲洗、局部用药、控制诱因、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通常由干燥刺激、外伤、感染、全身性疾病等原因引起。
使用医用生理盐水每日冲洗鼻腔,有助于清除分泌物并保持黏膜湿润。避免用力擤鼻或挖鼻孔,防止机械性损伤加重糜烂。
糜烂伴出血时可遵医嘱使用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促进修复,合并感染时需用莫匹罗星软膏抗感染,干燥明显者可短期涂抹红霉素眼膏保护创面。
改善居室湿度至50%-60%,冬季使用加湿器。避免接触粉尘、甲醛等刺激性物质,戒烟并减少辛辣饮食摄入。
顽固性糜烂可能需鼻内镜下电凝止血或黏膜移植术,常见于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或血液病患者,术前需完善凝血功能检查。
日常可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锌元素,避免用力擤鼻动作。若出现持续鼻出血或脓性分泌物,建议及时至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