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带血可能由痔疮、肛裂、肠息肉、结直肠癌等疾病引起,轻微出血可能自愈,但持续或大量出血需及时就医。
痔疮是肛门静脉曲张导致的常见疾病,表现为排便时出血、肛门瘙痒或疼痛。可通过温水坐浴、增加膳食纤维摄入缓解症状,严重时需遵医嘱使用痔疮栓、口服地奥司明片等药物。
肛裂是肛门皮肤撕裂引起的出血,常伴有排便疼痛。保持大便通畅、局部涂抹硝酸甘油软膏有助于愈合,反复发作需考虑肛门括约肌松解术。
肠道息肉可能因表面糜烂导致无痛性出血,通常需肠镜检查确诊。直径较小的息肉可在肠镜下切除,较大息肉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需手术干预。
恶性肿瘤引起的出血多伴随排便习惯改变、体重下降等症状。确诊需依赖肠镜活检,治疗包括手术切除、放化疗等综合手段。
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久坐久站,饮食中增加蔬菜水果摄入,出现持续便血、贫血等症状应立即至消化内科或肛肠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