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稀薄可能由遗传因素、外耳道进水、外耳道湿疹、外耳道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清洁护理、抗过敏治疗、抗生素治疗等方式改善。
部分人群因基因差异导致耵聍腺分泌液体较多,形成油性耳垢。若无瘙痒或疼痛无须特殊处理,定期用棉签清理外耳道口即可。
游泳或洗头时水分进入耳道,混合耳屎后变稀。可用吹风机低温档距耳朵20厘米吹干,避免使用挖耳勺强行清理。
过敏反应导致耳道皮肤渗出液增多,常伴剧烈瘙痒。可遵医嘱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氯雷他定片、硼酸冰片滴耳液等药物。
细菌感染引发炎性分泌物增加,多伴随耳痛和红肿。需就医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头孢克洛胶囊、青霉素V钾片等抗生素治疗。
保持耳道干燥清洁,避免频繁掏耳。若出现听力下降、持续流脓或发热,应及时到耳鼻喉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