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颌下腺肿大可能由口腔感染、导管结石、免疫性疾病、肿瘤等原因引起,需结合具体病因采取针对性治疗。
邻近口腔炎症扩散可能导致腺体反应性肿大,表现为局部红肿热痛。治疗需控制感染源,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头孢克洛、甲硝唑等抗生素。
唾液排出受阻引发导管扩张及腺体肿胀,进食时症状加重。超声定位后可通过导管扩张取石,或使用促唾液分泌的毛果芸香碱辅助排石。
干燥综合征等自身免疫病可导致腺体淋巴细胞浸润,伴口干眼干症状。需免疫调节治疗,常用药物包括羟氯喹、泼尼松、环孢素等。
良性多形性腺瘤或恶性肿瘤均可表现为无痛性包块,需通过穿刺活检明确性质。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恶性肿瘤需联合放化疗。
日常保持口腔清洁,避免辛辣刺激饮食,发现持续肿大或质地变硬应及时就诊耳鼻喉科或口腔颌面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