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虚和阳虚可通过典型症状、舌象脉象、体质特征及诱因四方面综合判断。阴虚主要表现为潮热盗汗、口干咽燥,阳虚常见畏寒肢冷、精神萎靡。
阴虚者常见五心烦热、夜间盗汗、舌红少苔;阳虚者多表现为畏寒喜暖、小便清长、舌淡胖有齿痕。两者均可出现腰膝酸软但诱因不同。
阴虚舌质红绛少津,脉细数;阳虚舌淡白滑润,脉沉迟无力。舌下络脉青紫多见于阳虚兼血瘀证候。
阴虚体质多消瘦易怒,午后颧红;阳虚体质常见虚胖浮肿,面色晄白。长期熬夜易伤阴,久居寒湿环境易损阳。
阴虚多因热病后期或房劳过度,阳虚常由久病耗气或年老肾衰导致。两者均可因过度劳累加重,但饮食调理方向相反。
建议每日晨起观察舌苔变化,避免自行用药。阴虚宜食银耳百合,阳虚可适量食用羊肉生姜,具体调理方案需经中医辨证后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