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可通过安全性行为、避免共用注射器、定期检测、普及健康教育等方式实现。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感染。
1、安全性行为:
正确使用质量合格的安全套可大幅降低性传播风险,避免无保护性行为和多性伴侣。
2、避免共用注射器:
严禁吸毒,医疗操作需使用一次性无菌器械,杜绝血液直接接触。
3、定期检测:
高危行为后应及时进行HIV抗体检测,窗口期后复查,早发现早治疗可阻断传播。
4、健康教育:
高校应开展防艾知识讲座,消除歧视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正确求医行为。
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避免熬夜和过量饮酒,出现高危暴露后72小时内可服用阻断药物,但须在专业医生指导下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