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的流行需要同时满足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三个基本条件,具体影响因素包括病原体特性、环境因素、社会行为及人群免疫水平。
携带病原体的宿主(如患者、隐性感染者或动物)持续排出病原体,其传染性强弱与病原体载量、排出时间有关,需通过隔离治疗或消毒措施控制。
病原体通过空气飞沫、接触、消化道、血液或虫媒等途径传播,切断传播链需针对性采取通风、手卫生、灭虫或防护装备等措施。
未获得特异性免疫的个体比例越高,流行风险越大,疫苗接种、营养改善可提升群体免疫力。
气候变暖、洪涝灾害等可能扩大媒介生物栖息地,人口密集、卫生条件差会加速传播,需加强监测和公共卫生干预。
保持环境清洁、接种疫苗、做好个人防护能有效降低传染病流行风险,出现聚集性病例应及时报告疾控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