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血凝块可能由凝血功能异常、局部血管损伤、术后护理不当、感染等因素引起,通常可通过压迫止血、药物干预、清创处理、抗感染等方式治疗。
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因子缺乏可能导致血凝块形成延迟,表现为渗血时间长。建议完善血常规检查,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片、凝血酶冻干粉、维生素K1注射液等药物。
拔牙过程中牙槽窝内血管破裂,血液与组织液混合形成凝胶状血凝块。术后24小时内避免漱口或吮吸伤口,必要时使用肾上腺素明胶海绵局部填塞。
过早进食过热食物、频繁吐口水等行为会导致血凝块脱落。建议术后咬紧纱布30分钟,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48小时内进食温凉流质食物。
口腔细菌侵入牙槽窝可能破坏血凝块,伴随红肿疼痛症状。需进行创面冲洗消毒,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氯己定含漱液等药物。
术后保持口腔清洁,避免用患侧咀嚼,出现持续出血或剧烈疼痛应及时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