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切除后大便出血可通过压迫止血、调整饮食、药物治疗、内镜下止血等方式处理,通常由创面渗血、凝血异常、感染、息肉残留等原因引起。
术后早期出血多为创面渗血,可通过局部压迫暂时止血。患者需保持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增加腹压。
术后2-3天选择流质饮食,逐步过渡至低渣饮食。避免辛辣刺激食物,适当增加膳食纤维预防便秘。
凝血功能异常者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维生素K1等止血药物。合并感染时需应用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
活动性出血或息肉残留需行内镜下电凝止血或钛夹封闭,可能与术中电切不完全、血管处理不当有关,常伴喷射状出血。
术后需监测出血量及生命体征,出现头晕心悸等休克表现应立即就医。恢复期保持排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导致继发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