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便会传播部分传染性疾病,主要与病原体类型、接触方式及个人防护有关。
粪便可能携带志贺菌、沙门氏菌等致病菌,通过污染水源或食物传播,引发细菌性痢疾或肠炎,需对患者排泄物消毒并隔离治疗。
诺如病毒、轮状病毒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接触污染物品后未洗手易感染,儿童及免疫力低下者需特别注意手部清洁。
蛔虫卵、阿米巴原虫等寄生虫可通过粪便污染土壤传播,田间劳作或食用未洗净蔬菜可能感染,需定期驱虫并煮沸饮用水。
霍乱弧菌、甲型肝炎病毒等可通过粪便大规模传播,疫区需严格处理污水并接种疫苗,接触污染物后应立即用消毒液洗手。
处理粪便后务必用肥皂洗手,婴幼儿排泄物要及时清理消毒,公共卫生区域应定期进行环境消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