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1厘米可能属于肺癌早期或良性病变,可通过定期复查、穿刺活检、手术切除、靶向治疗等方式干预。肺结节增大通常与炎症感染、结核病灶、早期肺癌、转移性肿瘤等因素相关。
对于稳定的小结节建议每3-6个月进行低剂量CT随访,观察结节形态变化。生理性因素无需特殊处理,但需戒烟并避免粉尘暴露。
若结节出现分叶或毛刺征象,需在CT引导下穿刺明确性质。可能与肺泡上皮异常增生有关,常伴随磨玻璃样改变,可遵医嘱使用顺铂、培美曲塞等化疗药物。
高度怀疑恶性时需行胸腔镜下肺段切除术。多与EGFR基因突变相关,表现为结节实性成分增加,术后可能需要吉非替尼、奥希替尼等靶向药物辅助治疗。
确诊晚期肺癌可进行基因检测后选择对应抑制剂。通常由肿瘤血行转移导致,伴随纵隔淋巴结肿大,常用药物包括贝伐珠单抗、安罗替尼等。
日常需保持居室空气流通,适量摄入西蓝花、苹果等抗氧化食物,术后患者应进行呼吸功能训练,所有治疗均需在胸外科医师指导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