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禾医生官网

权威问答

查疾病 找医生 找医院
孩子吃完奶还哭闹是怎么回事
病情描述:
孩子吃完奶还哭闹是怎么回事
医生回答专区 因不能面诊,医生的建议仅供参考
  • 许瑞英 主任医师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

    孩子吃完奶后哭闹可能由喂养方式不当、胃肠道不适、环境刺激、牛奶蛋白过敏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喂养姿势、腹部按摩、安抚情绪、更换配方奶粉等方式缓解。

    1、喂养方式不当

    哺乳时含乳姿势错误导致吸入过多空气,或奶瓶奶嘴孔径过大引发呛奶。建议家长采用45度斜抱姿势喂养,喂奶后竖抱拍嗝10-15分钟,选择适合月龄的防胀气奶瓶。

    2、胃肠道不适

    肠道发育不成熟易出现肠绞痛或胃食管反流,表现为哭闹时双腿蜷缩、面部涨红。家长需顺时针按摩婴儿腹部,必要时遵医嘱使用西甲硅油乳剂、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等药物。

    3、环境刺激

    过强光线、噪音或衣物摩擦可能引发不适。家长需保持室温24-26℃,穿着纯棉衣物,播放白噪音安抚,建立规律的睡眠喂养周期。

    4、牛奶蛋白过敏

    可能与免疫系统异常反应有关,常伴随湿疹、血便等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更换深度水解奶粉,严重过敏时使用氨基酸配方粉,必要时配合氯雷他定糖浆抗过敏治疗。

    若持续哭闹超过2小时伴发热、呕吐需及时就医,日常注意观察大便性状与皮肤状况,避免过度喂养或频繁更换奶粉品牌。

相关文章
10岁的儿童头疼是怎么回事
10岁的儿童头疼,原因包括神经性头痛、感冒、鼻窦炎及脑膜炎等。 1.神经性头痛:若平时学习压力较大,可能会睡眠不足或用脑过度,而引发头痛现象,这种头痛属于神经性疼痛。 2.感冒:10岁儿童身体抵抗力较弱,容易着凉感冒,感冒后会出现打喷嚏、鼻塞及咳嗽等症状,有时也会伴随头痛现象。 3.鼻窦炎:发生在鼻窦粘膜的一种非特异性炎症,会引起鼻塞、流脓鼻涕、鼻粘膜充血,伴咽喉疼痛、头疼等症状。 4.脑膜炎:由于病毒侵袭脑实质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炎症,会引发发烧、嗜睡、呕吐,头痛、一侧肢体无力等症状。
舌下温度37.3℃是低烧吗
舌下温度37.3℃与临界值相差不远,若不存在生理性因素属于低烧;若存在生理性因素,则不属于低烧。 舌下正常温度应为36.3-37.2℃,舌下温度37.3℃与临界值相差较近,应考虑是否存在生理性因素,若不存在生理性因素,且伴有喉咙肿痛、头痛、咳嗽等症状,则属于低烧。 若存在生理性因素,如一天中体温存在波动,通常中午或下午体温较高;或是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因素,同样会导致体温生理性升高。这种情况下,舌下温度37.3℃不属于低烧。
三十八度算发烧吗
三十八度算发烧,体温测量分为腋窝、口腔、直肠三种方式,无论哪种方式下,三十八度都属于发烧。 1.腋窝测量法:将体温计夹在腋窝,等待五分钟后拿出读数。正常范围为36.0-37.0摄氏度,38℃属于发烧。 2.口腔测量法:将体温计放在舌下,紧闭口唇,等待五分钟后拿出。正常范围是36.3-37.2摄氏度。此方法测量前不可吃过凉或过烫的食物。 3.直肠测量法:直肠测量法是被检查者取侧卧位,将体温计的圆钝端涂以润滑剂后缓慢插入肛门达体温计的一半,放置五分钟后取出读数,正常范围是36.5-37.7℃。
发烧不出汗怎么办
发烧的时候不出汗说明体温仍属于上升过程中,可喝姜糖水和物理降温,若体温超过38.5℃,则需要口服退烧药。 1.姜糖水:发烧时不出汗可适量熬些姜糖水,能够起到加速代谢、促进出汗的作用,可缓解发烧的症状。 2.物理降温:可采取物理降温的方式,用毛巾蘸取温水,反复擦拭全身,促进体温降低。 3.口服退烧药:若体温超过38.5℃,需尽快口服退烧药物进行治疗,如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并积极补充液体。
发烧手脚冰凉怎么办
发烧手脚冰凉,通过物理方法可改善症状,如摩擦手脚掌、温水泡手泡脚、多喝热水等。同时积极治疗原发病、降温治疗等。 1.摩擦手脚掌:通过摩擦手脚掌可加快末梢血液循环,缓解发凉现象。 2.温水泡手脚:在水温的刺激下,血液循环速度也会加快,可使手脚快点温暖起来。 3.多喝热水:喝热水有助加快血液循环,并能促进新陈代谢,不但具有退烧作用,还可改善末梢循环,有助缓解症状。 4.退热治疗:持续发热可采取物理方法降温,如温水擦浴、洗温水澡或贴退热贴等促进体温下降,从而缓解手脚冰凉。但还需到正规医院进行检查,分析具体病因,对因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