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瘘术后流黄粘液可能是正常渗出液或感染迹象,通常由伤口愈合反应、局部感染、肛腺分泌物残留、术后护理不当等原因引起,需结合渗出量及伴随症状判断。
术后早期创面渗出淡黄色浆液性液体为正常现象,与组织修复过程中纤维蛋白溶解有关。保持会阴清洁干燥,每日用温水坐浴可促进愈合。
若渗液呈脓性伴发热疼痛,可能提示细菌感染。需行分泌物培养,遵医嘱使用头孢克肟、甲硝唑、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瘘管未彻底清除时,残余肛腺可能持续分泌黏液。需复查肛周超声明确是否需二次清创,必要时配合康复新液局部湿敷。
过早剧烈活动或排便用力可导致创面撕裂渗液。术后应避免久坐久蹲,排便后使用高锰酸钾溶液稀释冲洗。
建议记录渗液性状变化,术后2周未改善或出现发热需及时复查。饮食宜选择低渣高蛋白食物如鱼肉蛋羹,避免辛辣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