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孕期间感染梅毒可通过青霉素治疗、定期血清学检测、胎儿监测及新生儿预防性治疗等方式干预。梅毒感染可能由性接触传播、母婴垂直传播、血液传播或既往未彻底治愈等因素引起。
孕期梅毒首选苄星青霉素肌注治疗,该药物可有效通过胎盘屏障保护胎儿。对青霉素过敏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脱敏或改用红霉素类药物,禁用多西环素等影响胎儿发育的药物。
确诊后需每月复查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滴度,评估治疗效果。若滴度未下降或出现上升,提示可能存在治疗失败或再感染,需重新制定治疗方案。
妊娠20周后需通过超声检查监测胎儿发育情况,重点关注肝脾肿大、胎盘增厚等梅毒感染征象。出现胎儿异常时需联合产科与感染科医生进行多学科管理。
所有梅毒孕妇分娩的新生儿均需进行青霉素预防性治疗,并进行脑脊液检测、长骨X线等检查。母乳喂养非禁忌但需确保母亲已完成规范治疗。
孕期发现梅毒感染需立即到产科及皮肤性病科就诊,严格遵医嘱完成全程治疗,避免摄入酒精并保持规律产检,可显著降低胎儿先天性梅毒发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