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节可通过定期随访、药物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处理,具体方案需根据结节性质、大小及患者健康状况综合评估。
直径小于8毫米的良性结节建议3-6个月复查胸部CT,观察结节变化。随访期间无须特殊处理,但需戒烟并避免接触粉尘等刺激物。
感染性结节可能由结核分枝杆菌或真菌引起,通常伴随咳嗽、低热。可遵医嘱使用异烟肼、伏立康唑、氟康唑等抗微生物药物,治疗周期需结合病原学检查结果。
部分高危患者可采用CT引导下射频消融或微波消融,适用于心肺功能差无法耐受手术者。该方式通过高温灭活结节组织,创伤小于传统手术。
疑似恶性的肺结节需行胸腔镜下楔形切除术或肺段切除术,术中快速病理确诊后可能扩大切除范围。术后需进行病理分期以指导后续治疗。
肺结节患者应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西蓝花、苹果等抗氧化食物摄入,避免剧烈运动导致气胸风险。术后康复期需进行呼吸功能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