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血液高凝状态主要由生理性凝血功能增强、胎盘分泌促凝物质、妊娠期静脉淤血、遗传性易栓症等因素引起,属于妊娠期适应性改变。
妊娠期雌激素水平升高刺激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纤维蛋白原含量增加约50%,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这种生理性高凝有助于减少分娩失血。
胎盘组织释放组织因子等促凝物质,同时抑制纤溶系统活性,导致凝血-抗凝平衡向高凝方向倾斜,可能与胎盘剥离后快速止血的进化机制有关。
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导致下肢静脉回流受阻,血流淤滞易形成微血栓,这种机械性因素与激素协同作用会显著增加深静脉血栓风险。
携带凝血因子V Leiden突变、抗磷脂抗体综合征等遗传性易栓症的孕妇,妊娠期高凝状态会异常加剧,需密切监测D-二聚体等凝血指标。
建议孕妇穿着弹力袜促进静脉回流,避免长时间静坐,定期进行凝血功能检查,发现异常及时在产科和血液科医生指导下进行抗凝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