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低血压可通过生活方式调整、饮食干预、药物治疗、原发病管理等方式改善。低血压通常由体位改变、脱水、药物副作用、心血管疾病等原因引起。
避免突然起身,起床时先坐起30秒再站立;适度进行抗重力运动如踮脚尖,促进下肢血液回流;每日保证7-8小时睡眠,避免长时间站立。
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可适量增加食盐摄入至5-6克;少食多餐避免餐后低血压,饮食中增加动物肝脏、深绿色蔬菜等富含铁和叶酸的食物。
严重时可遵医嘱使用盐酸米多君、氟氢可的松等升压药物,合并贫血者需补充琥珀酸亚铁片,用药期间需监测血压变化及电解质水平。
可能与帕金森病、甲状腺功能减退、心力衰竭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头晕加重、视物模糊、跌倒频发等症状,需针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
建议每日监测晨起和餐后血压,穿着弹力袜改善循环,出现晕厥或认知障碍时需及时心内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