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指甲可能与缺锌、缺铁、缺钙、缺镁等微量元素缺乏有关,也可能由心理因素或习惯性行为引起。
锌元素参与皮肤和黏膜修复,缺乏时可能导致指甲脆弱易损。可适量食用牡蛎、牛肉、南瓜子等富锌食物,或在医生指导下补充葡萄糖酸锌、硫酸锌、甘草锌等制剂。
铁缺乏会影响指甲床供氧,导致匙状甲等异常。建议增加红肉、动物肝脏、菠菜等摄入,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琥珀酸亚铁、多糖铁复合物、右旋糖酐铁等补铁剂。
钙质不足可能使指甲变薄分层。可通过乳制品、豆制品、芝麻等补充,严重缺乏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碳酸钙D3、乳酸钙、葡萄糖酸钙等药物。
焦虑、压力等情绪问题可能引发无意识啃咬行为。建议通过认知行为干预缓解情绪,必要时需心理科就诊评估。
长期啃指甲可能损伤甲床或引发感染,建议记录行为触发场景,同时进行微量元素检测,在医生指导下针对性补充营养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