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心脏的针灸穴位有哪些

心血管内科编辑 医颗葡萄
0次浏览

关键词: #心脏 #针灸

治疗心脏的针灸穴位主要有内关穴、膻中穴、心俞穴、神门穴、厥阴俞穴等,需由专业中医师操作。

1、内关穴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该穴位具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心悸、胸闷、心绞痛等心脏相关症状。针刺内关穴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前区不适感。操作时需注意避开桡动脉,采用平补平泻手法。

2、膻中穴

膻中穴在胸部前正中线上,平第4肋间,两乳头连线的中点。此穴为八会穴之气会,主治心胸疾患,对心绞痛、心律失常、心脏神经官能症有调节作用。针刺膻中穴能宽胸理气,活血通络,改善冠状动脉血液循环。操作时应平刺0.3-0.5寸,避免深刺伤及胸膜。

3、心俞穴

心俞穴位于背部第5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作为心脏的背俞穴,可直接调节心脏功能,主治心悸怔忡、心烦失眠、冠心病等。针刺心俞穴能改善心肌代谢,增强心脏泵血功能。操作时需斜刺0.5-0.8寸,注意掌握深度防止气胸。

4、神门穴

神门穴在腕掌侧横纹尺侧端,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该穴为手少阴心经原穴,具有宁心安神、清心除烦之效,适用于心动过速、心律不齐、失眠多梦等症状。针刺神门穴可调节心脏电生理活动,稳定心率。操作时直刺0.3-0.5寸为宜。

5、厥阴俞穴

厥阴俞穴位于背部第4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此穴为心包经背俞穴,主治心痛、心悸、胸闷等心系病症,对心肌缺血有改善作用。针刺厥阴俞穴可促进侧支循环建立,缓解心绞痛。操作时应向脊柱方向斜刺0.5-0.8寸,避免直刺过深。

心脏疾病患者在接受针灸治疗期间,应保持情绪稳定,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饮食宜清淡,限制高脂肪、高盐食物摄入,适当食用山楂、红枣等有益心脏的食物。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变化,若出现胸闷加重或持续心悸应立即就医。针灸需按疗程规范治疗,通常10-15次为一个疗程,配合中药调理效果更佳。注意保持穴位局部清洁,防止感染。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没有了

延伸阅读

点击加载更多

相关问答 头条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