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岁儿童发热可通过物理降温、药物退热、病因治疗、补液护理等方式处理。发热通常由感染性因素、免疫反应、环境因素或中暑等原因引起。
使用温水擦拭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处,调节室温至24-26摄氏度,避免包裹过厚衣物。体温未超过38.5摄氏度时优先采用物理降温。
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口服溶液或小儿退热栓。需注意药物间隔时间及最大日剂量。
细菌感染需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病毒感染可配合奥司他韦,支原体感染适用阿奇霉素。家长需观察是否伴随咳嗽、皮疹等症状。
每小时补充100-150毫升温水或口服补液盐,监测尿量及精神状态。可适量饮用苹果汁、米汤等含电解质液体。
家长需每4小时监测体温变化,若持续高热超过72小时或出现嗜睡、抽搐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发热期间提供易消化的粥类、蒸蛋等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