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结核病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常见诱因包括免疫力低下、皮肤外伤、接触传染源及合并其他结核病。治疗方法包括抗结核药物、局部处理、增强免疫及手术切除。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艾滋病或糖尿病患者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需调整基础疾病治疗,增强营养摄入,必要时使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联合抗结核治疗。
皮肤外伤或湿疹等慢性炎症破坏局部防御功能。应做好伤口消毒,避免接触结核患者,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预防继发感染,同时口服乙胺丁醇辅助治疗。
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可能导致病原体经皮肤入侵。需隔离传染源,对接触者进行结核菌素试验筛查,确诊后采用链霉素肌注联合口服药物治疗。
肺部或其他部位结核病灶通过血液扩散至皮肤。常见于粟粒性结核患者,表现为多发性皮下结节,需全程规范使用四联抗结核药物,疗程不少于6个月。
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摄入高蛋白饮食,定期复查肝功能。出现疣状增生或溃疡经久不愈时需及时就医,避免自行处理导致病灶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