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急性脂肪肝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可能对孕妇造成肝功能衰竭、凝血功能障碍、多器官功能衰竭甚至死亡。该病主要危害包括肝性脑病、急性肾损伤、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胎儿窘迫。
妊娠期急性脂肪肝会导致肝细胞大量坏死,表现为黄疸、转氨酶升高和低蛋白血症,严重时可发展为肝性脑病。治疗需立即终止妊娠并给予护肝治疗,药物可选择多烯磷脂酰胆碱、还原型谷胱甘肽和门冬氨酸鸟氨酸。
肝脏合成凝血因子能力下降会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表现为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等。需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和冷沉淀,同时使用维生素K1改善凝血功能。
约半数患者会并发急性肾小管坏死,表现为少尿、肌酐升高。治疗需进行血液净化,药物可选用托拉塞米注射液改善肾功能。
胎盘功能受损会导致胎儿窘迫、早产甚至死胎。需立即终止妊娠,新生儿可能出现低血糖、代谢性酸中毒等并发症。
妊娠期出现恶心呕吐、右上腹痛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确诊后需在重症监护室治疗,严格监测肝功能、凝血功能和胎儿情况,及时终止妊娠是改善预后的关键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