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室间隔缺损可通过介入封堵术、外科修补术、药物控制和定期随访等方式治疗。心脏室间隔缺损通常由胚胎发育异常、遗传因素、母体感染或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适用于缺损较小的患者,通过导管将封堵器植入缺损部位。该方法创伤小、恢复快,术后需定期复查心脏超声评估封堵效果。
适用于缺损较大或伴有其他心脏畸形的患者,需开胸直视下缝合缺损。手术风险相对较高,但能彻底解决解剖异常问题。
对暂时不适合手术的患者可使用利尿剂、强心苷等药物改善心功能。常用药物包括呋塞米、地高辛、卡托普利等,需严格遵医嘱调整剂量。
无论采取何种治疗方式,均需长期随访监测心功能变化。婴幼儿患者每3-6个月复查一次,成人每年至少复查一次心脏超声。
患者应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低盐饮食,注意预防呼吸道感染,出现气促、浮肿等症状时及时就医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