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巴利综合征可通过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血浆置换、糖皮质激素治疗、呼吸支持等方式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通常由感染、自身免疫异常、疫苗接种反应、遗传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通过中和自身抗体调节免疫功能,适用于急性期患者。常用药物包括人免疫球蛋白、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冻干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治疗期间需监测肾功能和血栓风险。
通过清除血浆中的致病性抗体改善症状,多在发病2周内进行。需配合使用新鲜冰冻血浆或白蛋白置换液。可能发生低血压、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用于抑制过度免疫反应,但疗效存在争议。常用甲泼尼龙、泼尼松、地塞米松等药物。需注意预防骨质疏松和血糖升高。
约30%患者需机械通气辅助呼吸,重点监测肺活量和血氧饱和度。严重病例可能需气管切开,需预防肺部感染和深静脉血栓。
急性期需卧床休息,恢复期可进行肢体康复训练,饮食宜选择高蛋白易消化食物,定期随访神经功能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