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被蚊子叮咬后起水泡可能由蚊虫毒素过敏、搔抓感染、虫咬性皮炎、继发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蚊虫唾液中的蛋白质可能引发过敏反应,导致局部红肿、水泡。家长需避免宝宝搔抓,可用冷敷缓解瘙痒,遵医嘱使用炉甘石洗剂、地奈德乳膏、氯雷他定糖浆等抗过敏药物。
宝宝抓挠叮咬部位可能导致皮肤破损感染。家长需修剪宝宝指甲,保持皮肤清洁,若出现脓液可遵医嘱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等抗生素药膏。
蚊虫叮咬后可能引发迟发型超敏反应,表现为水泡或丘疹。家长需保持患处干燥,避免摩擦,可遵医嘱短期使用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弱效激素药膏。
水泡破溃后可能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感染。家长发现水泡化脓、发热时应及时就医,医生可能开具头孢克洛干混悬剂、阿奇霉素颗粒等口服抗生素。
建议家长做好防蚊措施,选择婴幼儿专用蚊帐、驱蚊贴等物理防蚊方式,避免使用含避蚊胺的驱蚊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