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扎刺可通过消毒拔除、镊子取出、医用胶带粘取、就医处理等方式治疗。手扎刺通常由木屑、金属屑、玻璃碎片、植物刺等异物刺入皮肤引起。
浅表小刺可用碘伏消毒后,用消毒针轻挑皮肤使刺头暴露,再用酒精擦拭过的镊子拔出。生理性因素无需用药,每日消毒两次预防感染。
肉眼可见的直刺用酒精消毒镊子后垂直夹取,避免折断。若刺入较深伴随红肿,可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夫西地酸乳膏、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预防细菌感染。
适用于皮肤表面的细刺,用透明胶带紧贴皮肤后快速撕除。多次操作无效或出现瘙痒需警惕过敏反应,必要时口服氯雷他定片。
深度超过5毫米、伴随化脓或疑似金属异物时需急诊处理,可能与破伤风杆菌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肌肉痉挛、发热等症状,需注射破伤风抗毒素并清创。
处理24小时内避免沾水,观察有无持续疼痛或渗液,糖尿病患者需特别注意伤口愈合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