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得了中耳炎可通过局部清洁、抗生素滴耳液、口服止痛药、鼓膜穿刺等方式治疗。中耳炎通常由哺乳姿势不当、感冒继发感染、咽鼓管功能障碍、细菌感染等原因引起。
使用生理盐水轻柔清洁外耳道,避免用力掏耳或进水。哺乳后保持耳部干燥,可用无菌棉签吸干耳廓水分。
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滴耳液等适用于细菌性中耳炎,可能与哺乳期免疫力下降有关,常伴有耳痛、耳闷症状。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等可缓解耳痛,可能与炎症刺激鼓膜有关。哺乳期用药需严格遵医嘱,避免影响乳汁分泌。
化脓性中耳炎积液严重时需穿刺引流,通常与耐药菌感染或治疗延误有关,伴随听力下降、发热等症状。需在耳鼻喉科专业操作下进行。
哺乳期间建议避免侧卧喂奶,喂奶后竖抱拍嗝减少呛奶风险,出现持续耳痛、流脓或发热应及时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