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怕冷可通过保暖措施、饮食调整、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医疗干预等方式改善。寒冷耐受度下降可能与基础代谢率低、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外周血管疾病等因素有关。
穿着多层衣物,重点保护头颈手足;使用暖宝宝或电热毯时避免低温烫伤;室内保持18-22摄氏度,湿度40%-60%。
增加高蛋白高热量食物摄入,如羊肉、核桃、生姜;避免空腹饮酒;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毫升,促进新陈代谢。
每日进行30分钟有氧运动如快走、爬楼梯;久坐时活动脚踝手指;睡前用40摄氏度温水泡脚15分钟。
可能与缺铁性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体重增加等症状。需检测血常规、甲状腺功能,遵医嘱使用右旋糖酐铁、左甲状腺素钠等药物。
长期畏冷伴指甲苍白、异常脱发时建议内分泌科就诊,日常可食用桂圆红枣茶等温补饮品,避免过度节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