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患者生育可能面临母婴传播风险、新生儿感染概率增加、妊娠期肝功能负担加重、抗病毒药物选择受限等问题。
乙肝病毒可通过胎盘、产道或哺乳垂直传播,新生儿感染概率与母亲病毒载量正相关。建议孕期定期监测HBV-DNA,高病毒载量者需在妊娠晚期接受替诺福韦等抗病毒治疗降低传播风险。
未经干预的乙肝孕妇所生婴儿感染概率较高。新生儿须在出生12小时内联合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并完成全程免疫程序,阻断成功率可达90%以上。
妊娠期代谢需求增加可能加重肝脏负担,乙肝孕妇更易出现肝功能异常。需每月监测转氨酶和胆红素水平,必要时采用熊去氧胆酸等保肝药物干预。
部分抗病毒药物如恩替卡韦存在胎儿致畸风险。妊娠期推荐使用妊娠B级药物替诺福韦,哺乳期可选择替比夫定,用药期间需严密监测肾功能。
建议乙肝患者在孕前全面评估肝功能及病毒复制情况,妊娠期规范抗病毒治疗,新生儿及时联合免疫,哺乳期避免乳头破裂以减少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