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结肠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切除、药物治疗、定期复查、调整生活方式等方式治疗。多发性结肠息肉通常由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刺激、不良饮食习惯、年龄增长等原因引起。
内镜下黏膜切除术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可直接清除息肉,适用于直径超过5毫米的病灶。操作前需完善肠镜及病理检查,术后可能出现短暂腹痛或出血。
非甾体抗炎药可能抑制息肉生长,常用塞来昔布、阿司匹林肠溶片、美洛昔康等。药物治疗需配合监测肾功能及胃肠道反应,不作为独立治疗手段。
建议每1-3年进行结肠镜随访,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患者需缩短至半年。复查时需记录息肉数量、大小及病理类型变化。
减少红肉及加工食品摄入,每日补充30克膳食纤维。保持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控制BMI在18.5-23.9范围。
日常避免吸烟饮酒,烹饪多用蒸煮方式,可适量食用西蓝花、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食物,出现便血或排便习惯改变应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