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青紫淤血可通过冷敷、热敷、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通常由外伤、血管脆弱、凝血功能障碍、血液病等原因引起。
外伤后48小时内用冰袋冷敷患处,每次15分钟,每日多次,有助于收缩血管减少出血。
48小时后改用热敷促进血液循环,加速淤血吸收,可使用温热毛巾每日敷3-4次。
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气雾剂、活血止痛胶囊、迈之灵片等药物,可能与血小板减少、维生素K缺乏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下出血点、牙龈出血等症状。
严重血肿需穿刺抽吸或切开引流,可能与血友病、白血病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关节腔出血、自发性淤斑等症状。
避免剧烈运动碰撞淤血部位,适量补充维生素C和维生素K,若淤血范围扩大或伴随发热需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