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鼓室积液可通过药物治疗、物理治疗、鼓膜穿刺术、鼓膜置管术等方式治疗。鼓室积液通常由感冒、鼻窦炎、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等原因引起。
细菌感染引起的鼓室积液可遵医嘱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呋辛酯、左氧氟沙星等抗生素,过敏性鼻炎患者需配合氯雷他定或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
采用咽鼓管吹张法改善中耳通气,配合鼻腔冲洗减少分泌物倒流,急性期可局部热敷缓解耳闷胀感。
对持续3个月以上的顽固性积液,在无菌操作下穿刺抽液并注入地塞米松等药物,术后需保持耳道干燥避免感染。
反复发作或伴有听力下降者,通过手术放置通气管平衡中耳压力,置管期间需定期复查防止管腔堵塞。
治疗期间避免用力擤鼻及潜水,保持鼻腔通畅,儿童患者建议家长监测体温变化并按时复诊评估听力恢复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