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周炎患者能否进行牙齿矫正需根据病情稳定程度决定,主要评估因素包括牙周炎症控制情况、牙槽骨吸收程度、口腔卫生维护能力及正畸方案设计。
急性期牙周炎患者需先完成基础治疗,待牙龈出血、红肿等症状消失,探诊深度小于4毫米后方可考虑矫正。稳定期患者矫正期间需每3个月复查牙周状况。
牙槽骨吸收超过根长1/3者慎行矫正,需通过锥形束CT评估剩余骨量。轻度骨吸收患者可采用轻力矫治,避免牙根进一步吸收。
正畸治疗会加大清洁难度,患者需掌握牙缝刷、冲牙器等工具使用。儿童或自理能力差者需家长每日协助清洁托槽周围菌斑。
优先选择隐形矫治器减少刺激,或分段治疗先改善咬合创伤。严重牙周炎患者可能需结合牙周夹板固定松动牙后再矫正。
矫正期间需加强菌斑控制,使用含氯己定漱口水,每餐后清洁矫治器,定期进行牙周维护治疗防止炎症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