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血管出血可通过局部压迫止血、冷敷处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治疗。毛细血管出血通常由外伤、凝血功能障碍、血管炎、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等原因引起。
用干净纱布直接按压出血部位5-10分钟,适用于表浅皮肤小范围出血。避免反复查看伤口,保持持续压力可促进血小板聚集。
冰袋包裹毛巾敷于出血部位,每次15-20分钟。低温能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但需防止冻伤,间隔1小时可重复进行。
可能与维生素K缺乏、血小板减少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皮下瘀斑、鼻出血等症状。可遵医嘱使用氨甲环酸注射液、蛇毒血凝酶、酚磺乙胺等促凝血药物。
可能与血管畸形、严重外伤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持续性渗血、血肿扩大等症状。需行电凝止血术或血管栓塞术,术后需监测凝血功能。
日常应避免剧烈运动碰撞,多摄入富含维生素K的菠菜、动物肝脏等食物,出血不止或伴随头晕等全身症状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