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毒在皮肤上的表现包括硬下疳、梅毒疹、扁平湿疣、树胶肿等,症状按病程进展从一期梅毒的局部皮损逐渐发展为二期、三期的全身性或破坏性皮损。
一期梅毒典型表现为无痛性溃疡,多发生于生殖器或口腔,基底清洁呈软骨样硬度,伴随局部淋巴结肿大,需通过青霉素类药物治疗。
二期梅毒可出现全身对称性红斑、丘疹或鳞屑性皮疹,常见于躯干和四肢,可能伴有发热、乏力等全身症状,需规范驱梅治疗。
二期梅毒特征性皮损,表现为潮湿区域的扁平丘疹或疣状增生,多见于会阴及肛周,具有高度传染性,需避免直接接触并接受抗生素治疗。
三期梅毒表现为皮下结节破溃形成的无痛性溃疡,好发于四肢近端,可导致组织坏死,需长期大剂量青霉素治疗并定期随访血清学指标。
出现可疑皮损应及时就医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治疗期间避免性接触,日常注意个人卫生及伴侣同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