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可能由年龄增长、钙摄入不足、缺乏运动、激素水平变化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补钙、药物治疗、运动康复、激素调节等方式干预。
骨量在30岁后自然流失,绝经后女性雌激素下降加速骨质流失。建议增加奶制品、豆制品摄入,每日晒太阳促进维生素D合成。
长期饮食缺钙导致骨基质合成不足。需每日摄入800-1200mg钙,可通过牛奶、芝麻酱、西蓝花等食物补充,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碳酸钙D3片。
机械负荷不足降低成骨细胞活性。推荐负重运动如快走、太极拳,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以上,避免久坐不动。
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或糖皮质激素过量使用导致骨破坏加速。可能与甲状腺功能异常、长期服用泼尼松等因素有关,通常伴随骨痛、骨折等症状。需检测骨密度,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或唑来膦酸注射液。
保持规律运动习惯,每日摄入足量优质蛋白和钙质,避免吸烟酗酒,40岁以上人群建议定期进行骨密度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