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鼓膜穿孔可能由外伤、感染、气压损伤、异物刺入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药物或手术修复。
耳部直接受外力撞击或掏耳不当导致穿孔,表现为突发耳痛和听力下降。避免耳道进水,多数小型穿孔可自愈。
中耳炎化脓性感染侵蚀鼓膜,伴随耳流脓和发热。需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头孢克洛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潜水或飞行时气压骤变导致鼓膜内外压力失衡破裂。建议避免用力擤鼻,可短期使用萘甲唑啉鼻喷剂缓解咽鼓管水肿。
尖锐物体误入耳道刺破鼓膜,常见于儿童。家长需立即制止孩子自行掏耳,及时就医取出异物并评估穿孔程度。
避免用力擤鼻或耳道进水,感染性穿孔需遵医嘱足疗程用药,大于50%面积的穿孔需考虑鼓膜修补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