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夜间发热可能由生理性体温波动、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尿路感染等原因引起,家长需密切观察伴随症状并及时就医。
儿童基础体温较高,夜间盖被过厚或环境闷热可能导致体温暂时升高。家长需调整室温至24-26℃,选择透气棉质睡衣,避免过度保暖。
常见于流感、普通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可能与鼻病毒、腺病毒等有关,表现为鼻塞、咽痛。可遵医嘱使用布洛芬混悬液、对乙酰氨基酚滴剂、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急性中耳炎多由肺炎链球菌引起,伴随耳痛、抓耳动作;尿路感染常见大肠杆菌感染,可能出现排尿哭闹。需医生确诊后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干混悬剂、头孢克洛干混悬剂、小儿清热宁颗粒。
幼儿急疹由人类疱疹病毒6型导致,特征为热退疹出;结核感染表现为长期低热、盗汗。需进行血常规、病原学检测等明确诊断。
建议家长记录发热时间曲线,发热期间保持水分摄入,体温超过38.5℃或持续3天未退需儿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