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泌性中耳炎可通过保持耳部卫生、避免上呼吸道感染、及时治疗鼻咽部疾病、遵医嘱用药等方式防治。该病通常由咽鼓管功能障碍、感染、过敏反应、气压损伤等原因引起。
避免频繁掏耳或异物进入外耳道,游泳时佩戴耳塞防止污水进入,减少细菌感染风险。生理性因素无需药物治疗,日常注意清洁即可。
感冒或鼻炎可能引发咽鼓管肿胀,建议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流感季节佩戴口罩。出现鼻塞时可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腺样体肥大、鼻窦炎等疾病可能导致咽鼓管阻塞,需通过鼻喷糖皮质激素如布地奈德、抗组胺药如氯雷他定控制炎症,严重者需手术切除病灶。
急性期可遵医嘱使用黏液溶解剂如桉柠蒎肠溶软胶囊、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伴过敏时联用孟鲁司特钠。顽固积液需鼓膜穿刺或置管。
日常避免用力擤鼻或乘坐飞机等气压变化大的交通工具,儿童患者家长需定期观察听力变化,发现耳闷胀感应尽早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