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血瘀体质主要表现为气短乏力、面色晦暗、舌质紫暗有瘀斑、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通常与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有关。
气虚导致宗气不足,表现为活动后喘息、语音低微,可通过黄芪、党参等补气中药调理,避免过度劳累。
气血不能上荣于面,出现面色萎黄或青紫,伴随皮肤干燥,建议用当归、川芎等活血药材配合艾灸改善。
舌体可见瘀斑或舌下络脉迂曲,提示体内瘀血停滞,需遵医嘱使用血府逐瘀汤等方剂,配合桃仁、红花等药材。
四肢末端出现刺痛或感觉异常,与微循环障碍相关,可采用桂枝茯苓丸加减,同时进行适度太极拳锻炼。
日常可食用山楂、黑木耳等活血食材,避免生冷油腻,保持适度有氧运动,若症状持续加重需及时就医进行辨证治疗。